語文九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專項練習
語文九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專項練習
一、課內閱讀
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小題。
魚,我所欲也,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生亦我所欲,所欲有甚于生者,故不為茍得也。死亦我所惡,所惡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,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,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!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,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惡有甚于死者。非獨賢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賢者能勿喪耳。
一簞食,一豆羹,得之則生,弗得則死。呼爾而與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爾而與之,乞人不屑也。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,萬鐘于我何加焉!為宮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識窮乏者得我與?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宮室之美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妻妾之奉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:是亦不可以已乎?此之謂失其本心。
1.下列各句中加點字,與例句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( )
例句: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
A.人不知而不慍
B.雜然而前陳著
C.受地于先王而受之
D.長跪而謝之
2.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( )
A.只有賢德的人有這種天性,并且只有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。
B.不僅賢德的人有這種天性,人人都有。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。
C.不僅賢德的人有這種天性,人人都有。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嗎?
D.不單單賢德的人有這種追求,人人都有。只不過賢德的人不能喪失罷了。
3.對選文第一段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( )
A.比喻論證 道理論證
B.比喻論證 舉例論證
C.比喻論證 類比論證
D.對比論證 比喻論證
4.對文章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( )
A.為什么賢者不怕死?因為他們把“義”看得比生命都寶貴。
B.“宮室之美”“妻妾之奉”“所識窮乏者德我”都是動搖“本心”的力量。
C.普通人雖然沒有“義”,但可以通過向賢者學習而獲得。
D.乞人不屑“蹴爾而與之”的救命食物,是沒有喪失“本心”的表現。
二、對比閱讀
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,完成下面小題。
(甲)秦王怫然怒,謂唐雎曰:“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?”唐雎對曰:“臣未嘗聞也。”秦王曰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萬,流血千里。”唐雎曰:“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?”秦王曰:“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頭搶地爾。”唐雎曰:“此庸夫之怒也,非士之怒也。……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縞素,今日是也。”挺劍而起。
秦王色撓,長跪而謝之曰:“先生坐!何至于此!寡人諭矣:夫韓、魏滅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
(節選自《唐雎不辱使命》)
(乙)晉畢陽之孫豫讓①,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,去而就知伯②,知伯寵之。及三晉分知氏,知伯死于趙襄子③手,豫讓遁逃山中,曰:“嗟乎!士為知己者死,女為悅己者容。吾其報知氏之仇矣。”乃變姓名,為刑人,入宮涂廁,欲以刺襄子。襄子如廁,心動,執問涂者,則豫讓也。刃其曰:“欲為知伯報仇!”左右欲殺之。趙襄子曰:“彼義士也,吾謹避之耳。且知伯已死,無后,而其臣至為報仇,此天下之賢人也。”卒釋之。
(節選自《戰國策·趙策》,有刪改)
(注)①豫讓: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,知伯的家臣。②知伯:春秋末期晉國卿大夫。③趙襄子:春秋末葉晉國卿,戰國時期趙國的奠基人,謚號為“襄子”。
5.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。
?、匍L跪而謝之曰(__________________) ②去而就知伯(__________________)
?、奂叭龝x分知氏(__________________) ④執問涂者 (__________________)
6.下列各句與例句中“于”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( )
例句:知伯死于趙襄子手
A.所欲有甚于生者(《魚我所欲也》) B.欲有求于我也(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)
C.戰于長勺(《曹劌論戰》) D.三顧臣于草廬之中(《出師表》)
7.用“/”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。
始 事范 中 行 氏 而 不 說
8.翻譯下列句子。
?、欧蝽n、魏滅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
?、票肆x士也,吾謹避之耳。
9.請分別概括甲乙兩文中“士”的精神。
閱讀下面甲、乙兩段文言文,完成下面各題。
[甲]今諸生學于太學,縣官日有廩稍之供,父母年有裘葛之遺(wei),無凍餒之患矣;坐大廈之下而誦《詩》《書》,無奔走之勞矣;有司業、博士為之師,未有問而不告,求而不得者也;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,不必若余之手錄,假諸人而后見也。其業有不精,德有不成者,非天質之卑,則心不若余之專耳,豈他人之過哉?
(節選自《送東陽馬生序》)
[乙]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,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。遇邊塞亭障,呼老兵詣道邊酒壚,對坐痛飲,咨其風土,考其區域。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。馬上無事,輒據鞍默誦諸經注疏。遇故友若不相識,或顛墜崖谷,亦無悔也。精勤至此,宜所詣淵涵博大,莫與抗衡與。
(節選自《清朝藝苑》)
[注釋]①卒林:即顧炎武。②亭障:邊塞崗亭、堡壘。③壚:酒家的代稱。
10.用“/”給乙文劃線語句斷句,劃兩處。
若 與 平 生 所 聞 不 合 發 書 詳 正 必 無 所 疑 乃 已
11.解釋下列加粗的字。
?、俑改笟q有裘葛之遺(__________) ②手不釋書(__________)
?、圬M他人之過哉(__________) ④以一騾二馬(__________)
12.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
?、倨錁I有不精、德有不成者,非天質之卑,則心不若余之專耳。
?、谟龉视讶舨幌嘧R,或顛墜崖谷,亦無悔也。
13.結合甲、乙兩文,說說你受到怎樣的啟發。
閱讀下面文言文,完成各題。
(甲)十年春,齊師伐我。公將戰,曹劌請見。其鄉人曰:“肉食者謀之,又何間焉?”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遠謀。”乃入見。問:“何以戰?”公日:“衣食所安,弗敢專也,必以分人。”對曰:“小惠未遍,民弗從也。”公日:“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對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日:“小大之獄,雖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對曰:“忠之屬也??梢砸粦?。戰則請從。”公與之乘,戰于長勺。公將鼓之。別日:“未可。”齊人三鼓。日:“可矣。”齊師敗績。公將馳之。歲曰:“未可。”下視其轍,登軾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齊師。既克,公問其故。對曰:“夫戰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國,難測也,懼有伏焉。吾視其轍亂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(《曹劌論戰》)
(乙)夏后伯啟與有扈①戰于甘澤而不勝。六卿請復之,夏后伯啟曰:“不可。吾地不淺②,吾民不寡,戰而不勝,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。”于是乎處不重席,食不貳味,琴瑟不張⑤,鐘鼓不修⑥,子女不飭,親親長長,尊賢使能。期年而有扈氏服。故欲勝人者,必先自勝;欲論人者,必先自論:欲知人者,必先自知。
(選自《呂氏春秋·先己》)
(注釋)①夏后伯啟、有扈:古代人名。②淺:窄小。③教:這里指教化。④張:樂器上弦。⑤修:設置。⑥飭:通“飾”,修飾。
14.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。
?、儆H親長長(_____________) ②彼竭我盈(_____________)
?、郾匾孕?_____________) ④一鼓作氣(_____________)
15.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( )
A.何以戰/必以分人
B.戰于長勺/夏后伯與有扈戰于甘澤而不勝
C.登軾而望之/吾民不寡,戰而不勝
D.小大之獄/六卿請復之
16.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
?、僦抑畬僖???梢砸粦?。戰則請從。
?、谄谀甓徐枋戏?。
17.在(乙)文中,夏后伯啟打仗不勝,他認為原因是什么?(用原文作答)從文中看出夏后伯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?
18.結合(甲)(乙)兩文內容,簡要地說說作戰要想取得勝利需要做到哪些?
閱讀下面兩個語段,完成下面小題。
(一)于是入朝見威王,曰:“臣誠知不如徐公美。臣之妻私臣,臣之妾畏臣,臣之客欲有求于臣,皆以美于徐公。今齊地方千里,百二十城,宮婦左右莫不私王,朝廷之臣莫不畏王,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:由此觀之,王之蔽甚矣。’
王曰:“善。”乃下令:“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,受上賞;上書諫寡人者,受中賞;能謗譏于市朝,聞寡人之耳者,受下賞。”令初下,群臣進諫,門庭若市;數月之后,時時而間進;期年之后,雖欲言,無可進者。燕、趙、韓、魏聞之,皆朝于齊。此所謂戰勝于朝廷。
(二)臣聞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遠者,必浚①其泉源;思國之安者,必積其德義。源不深而望流之遠,根不固而求木之長,德不厚而思國之安,臣雖下愚,知其不可,而況于明哲乎!人君當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,將崇極天之峻,永保無疆之休。不念居安思危,戒奢以儉,德不處其厚,情不勝②其欲,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長者也。
(節選自魏徴《諫太宗十思疏》)
(注)①浚(jùn):疏通。②勝:戰勝。
19.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。
(1)臣之妻私臣:____________ (2)聞寡人之耳者:____________
20.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
期年之后,雖欲言,無可進者。
21.語段(一)中“王曰:‘善。”請你結合文義,品析“善”字的表達作用。
22.語段(一)(二)中,鄒忌和魏徽都通過設喻類比的勸諫藝術,委婉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議,但也有不同之處。請結合相關內容作簡要分析。
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下面小題。
(甲)
?、訇惿嫔贂r,嘗與人傭耕,輟耕之壟上,悵恨久之,曰:“茍富貴,無相忘。”傭者笑而應曰:“若為傭耕,何富貴也?”陳涉太息曰:“嗟乎!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”
?、跁齑笥?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失期,法皆斬。陳勝、吳廣乃謀曰:“今亡亦死,舉大計亦死;等死,死國可乎?”陳勝曰:“天下苦秦久矣。吾聞二世少子也,不當立,當立者乃公子扶蘇。……百姓多聞其賢,未知其死也。項燕為楚將,數有功,愛士卒,楚人憐之?;蛞詾樗?,或以為亡。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、項燕,為天下唱,宜多應者。”吳廣以為然。……乃丹書帛曰“陳勝王”,置人所罾魚腹中。卒買魚烹食,得魚腹中書,固以怪之矣。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,夜篝火,狐鳴呼曰:“大楚興,陳勝王。”卒皆夜驚恐。旦日,卒中往往語,皆指目陳勝。
(摘自《陳涉世家》)
(乙)
來護兒,字崇善,未識①而孤,養于世母②吳氏。吳氏提攜③鞠養④,幼而卓犖⑤。初讀《詩》,因舍書嘆曰:“大丈夫在世,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!”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。及長,雄略秀出,志氣英遠。
(摘自《北史·列傳第六十四》)
(注釋)①識:懂事。②世母:伯母。③提攜:照顧。④鞠養:撫養、養育。⑤卓犖(luò):超出一般。
23.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。
(1)為天下唱 唱:________(2)因舍書嘆曰 舍:________
24.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
(1)置人所罾魚腹中。
(2)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。
25.陳勝、吳廣的組織領導力具體體現在哪里?請結合(甲)文內容具體分析。
26.陳涉和來護兒有什么共同之處?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獲得的啟示。
閱讀下面(甲)(乙)兩文,完成下面題目。
(甲)宮中府中,俱為一體,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,宜付有司論其刑賞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內外異法也。
侍中侍郎郭攸之、費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實,志慮忠純,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。愚以為宮中之事,事無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補闕漏,有所廣益。
將軍向寵,性行淑均,曉暢軍事,試用于昔日,先帝稱之曰能,是以眾議舉寵為督。愚以為營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陣和睦,優劣得所。
(乙)亮少有逸群之才,英霸之器。身長八尺,容貌甚偉,時人異焉。遭漢末擾亂,隨叔父玄避難荊州。躬耕于野,不求聞達。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,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。亮深謂備雄姿杰出,遂厚相結納。及魏武帝南征荊州,劉琮舉州委質,而備失勢眾寡,無立錐之地。
亮時年二十七,乃建奇策,身使孫權,求援吳會。權既宿服仰備,又睹亮奇雅,甚敬重之,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。備得用與武帝交戰,大破其軍,乘勝克捷,江南悉平。后備又西取益州。益州既定,以亮為軍師。將軍備稱尊號,拜亮為丞相,錄尚書事。
27.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。
(1)志慮忠純(______________) (2)悉以咨之(______________)
(3)時人異焉(______________) (4)益州既定(______________)
28.劃分句子停頓,(兩處)
是 以先 帝 簡 拔 以 遺 陛 下
29.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。
(1)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
(2)亮時年二十七,乃建奇策,身使孫權,求援吳會。
30.(甲)文表現了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,而(乙)文則表現了諸葛亮的_____________。
參考答案
1.A
2.B
3.D
4.C
5. 道歉 靠近,投靠 到,等到 拿,捉拿
6.C
7.始/事范中行氏/而不說
8.⑴韓國、魏國滅亡,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,只是因為有先生啊。
?、颇?他)是一位義士,我(以后)只要小心躲開他就罷了。
9.甲:唐雎不畏強暴、敢于斗爭,有勇有謀、大義凜然、不卑不亢、不辱使命。
乙:豫讓知恩圖報、忠誠守節、舍生取義。
10.若與平生所聞不合/發書詳正/必無所疑乃已。
11. ①給予、贈送; ②放下; ③難道; ④用。
12.①他們學業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,品德有沒有養成的地方,不是天資低下,就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;②即使遇到親朋好友就好像不認識,有的時候因為太專注而摔到山谷中,也不后悔。
13.我們青少年學習時,要把心思用在讀書、學習上,要專心致志,一絲不茍,不能心有雜念,在生活方面不能和別人攀比。這樣才能學有所獲,學有所成。
14. 親近 充滿,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實情 擊鼓
15.B
16.①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,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戰,(如果)作戰,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。②滿一年有扈氏就歸順了。
17.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。夏后伯啟是一個能吸取作戰失敗的教訓,勵精圖治,嚴于律己的人。
18.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。②軍事上抓住戰機,知己知彼。③洞察時政,進諫獻言。④想要戰勝別人,首先要戰勝自己。
19. (1)偏愛 (2)這里是“使……聽到”的意思
20.一年后,即使有人想規勸,也沒有什么說的了。
21.一個“善”字,既表達了齊王的贊同和誠意,又恰如其分地顯示出他的矜持和尊貴。體現了本文語言精練的特點。
22.語段(一)(二)中的鄒忌和魏徽都通過設喻類比委婉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議,不同之處是鄒忌從比美的親身經歷出發,以小見大;而魏徽通過樹、水、德三方面正反對比說理。
23. 唱:同“倡”,倡導 舍:放下、丟下
24.(1)(把絲帛)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。
(2)同伴們驚訝于他的言辭,認為他的志向很豪壯。
25.示例:①善于分析形勢(洞察力強),從“天下苦秦久矣”可以看出;②在危機時刻保持清醒果斷(抓住矛盾,贏得人心),提出“詐自稱公子扶蘇、項燕”的策略;③為起義做輿論準備,進一步鞏固威望,從“魚腹藏書”“篝火狐鳴”可以看出。
26.示例:陳勝與來護兒都胸懷大志。我們在自己年少時也應該有遠大抱負和志向,在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要持之以恒,不怕困難,向陳勝、來護兒那樣為實現志向不斷努力。
27. 志向 詢問 (感到)驚奇,(感到)詫異 已經,……之后
28.是以/先帝簡拔/以遺陛下
29.(1)獎懲功過、好壞(獎勵好的,懲罰壞的),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不同。
(2)諸葛亮當時才二十七歲,就提出(建議)良策,親自出使(到)孫權那里,請求吳國助援
30. 忠誠,忠心耿耿,深謀遠慮,遠見卓識 才華出眾,有勇有謀

上一篇:語文學習,從大聲朗讀開始!
下一篇:沒有了
聯系我們
報名咨詢: 柳老師 15527095332
龍門尚學簡介
熱門文章
聯系我們
報名咨詢: 柳老師 15527095332